時間:2011-09-23 點擊: 次 來源:中國養殖網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近年來,生物農藥風生水起,市場形勢一片大好,市場供不應求,價格大幅回升。作為其中之一的阿維菌素,在5種高毒農藥禁用之后,一改之前數年進展緩慢的膠著格局,顯示出了咄咄逼人的發展勢頭,不僅成功“破殼”,成為農業生產的常用生物農藥,而且價格持續上漲,市場風頭盡現,可謂集萬千寵愛于一身。 對此,人們不禁要問:阿維菌素師出何方?緣何備受青睞?又能風光多久? 阿維菌素師出何方 阿維菌素是當前生物農藥市場中最受歡迎、最具競爭性的新產品。其是一種新型抗生素類生物農藥,英文名稱Avermectins,是由日本北里大學大村智等和美國Merck公司首先開發的一類具有殺蟲、殺螨、殺線蟲活性的十六元大環內酯化合物,由鏈霉菌中灰色鏈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發酵產生。原藥為白色或黃白色結晶粉,有效成分含量75%~80%,常溫下不易分解,在25℃時pH6-9的溶液中無分解現象。 我國20世紀80年代末由上海市農藥研究所開發從廣東揭陽土壤中分離篩選得到7051菌株,后經鑒定證明該菌株與阿維菌素化學結構相同;1993年,北京農業大學新技術開發總公司立項研究并生產開發此藥。1995年以來,我國生產的AVM出口量占30-40%,也就是說骨干AVM生產企業早已從事國際營銷,已具有相應人員、一定的經驗及參與國際市場的能力,在國際市場上已具有較穩定的細分市場和相對忠實的客戶。 面世之后頗受歡迎 阿維菌素問世,業內專家認為是繼青霉素以來抗生素的又一次革命,還在于以阿維菌素為母體,通過半合成進行結構改造,可以開發出一系列活性更高、選擇性更強、安全性更優的衍生新品種。目前已商品化的有伊維菌素(ivermectin,簡稱IVM)、?,斁?emamectin,又稱甲氨基阿維菌素)、道拉菌素(dormectin)、埃珀利諾菌素(eprinomectin,又稱乙酰氨基阿維菌素)和色拉菌素(selamectin)等。早在1981年,伊維菌素的年銷售額就達10億美元左右,創單項獸藥銷售收入最高。 阿維菌素早期主要是用作獸藥,如今應用于農藥生產的比重正在增加,已有40%左右的產量消耗于農藥生產上。全國阿維菌素總生產能力超過800t/a,據不完全統計,全國銷售收入(含出口)超過10億元。自1995年以來,我國形成的相關專利達到136項。國內主要生產經營阿維菌素的企業較多,如河北威遠生化、山東齊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、浙江升華拜克、浙江錢江生化、華藥愛諾、浙江海正藥業等。 十余年來,不論技術、生產能力,還是生產企業、市場份額都發展迅速,這些足以使阿維菌素成長為我國生物農藥的奇葩,并在農業應用上呈現出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作用。 阿維緣何廣受青睞 作為一種新型抗生素類生物農藥,阿維菌素具有結構新穎、高效、安全、農畜兩用的特點,也是當前生物農藥市場中最受歡迎的新產品之一。 首先,具有獨特作用機制,不易使害蟲產生抗性。阿維菌素的作用靶體為昆蟲外周神經系統內的r-氨基丁酸(GA-BA)受體。它能促進r-氨基丁酸從神經末梢釋放,增強r-氨基丁酸與細胞膜上受體的結合,從而使進入細胞的氯離子增加,細胞膜超極化,導致神經信號傳遞受抑,致使麻痹、死亡。這種獨特的作用機制,不易使害蟲產生抗性,與其它農藥無交互抗性,能有效殺滅對其它農藥已經產生抗性的害蟲。 其次,殺蟲譜廣。目前報道Avermectin殺蟲譜有84種,能有效防治雙翅目、同翅目、鞘翅目和鱗翅目害蟲及多種害螨,如柑桔銹螨(銹壁虱)、桔全爪螨、桔芽癭螨、桔短須螨、斑真葉螨、茶半趺螨、矢尖盾蚧及實硬薊馬;棉花的各種螨類及潛蛾、棉葉夜蛾;觀嘗植物的潛葉蛾、苜蓿薊馬、小長管蚜類、桃蚜;蔬菜斑潛蠅幼蟲、菜青蟲、莖葉蛾;馬鈴薯葉甲;果樹螨類、圓盾蚧、梨木虱及煙草夜蛾、天夜、煙粉虱等80多種害螨和害蟲。 我國多用來防治蟲體小、世代多、易出現抗藥性的害蟲,如梨木虱、棉蚜等,潛葉性的害蟲如美洲斑潛蠅等,害螨如二斑葉螨、茶橙葉螨、山楂葉螨和寄主廣、食性雜的害蟲如小菜蛾等。 再次,具有高生物活性。阿維菌素對害蟲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,無內吸性,但有較強的滲透作用。藥液噴到植物葉面后迅速滲入葉肉內形成眾多的微型藥囊,并能在植物體內橫向傳導,殺蟲活性高,比常用農藥高5-50倍,畝施用量僅0.1-0.5gA.I。螨類成蟲、若蟲和昆蟲幼蟲接觸阿維菌素后即出現麻痹癥狀,不活動,不取食,2-4天后死亡。 阿維還能風光多久? 因其高效、低毒、高選擇性等優點,阿維菌素一面世就備受市場寵愛,至今已在農藥市場風光十余載,成為了農民普遍接受的主流農藥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,它是否還能續寫神話,風光依舊? 市場需求有所提升(二級) |
上一篇:聽養豬專業戶說“肉價”
|
建議使用1440*900分辨率瀏覽